本文分为6个部分,资料来源:辉朝茂、杨宇明《中国竹子培育与利用手册》(中国林业出版社,2002)
竹类植物具有禾本科植物的共同特征,然而它在营养器官的外部形态,花和果实等生殖器官的结构以及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特殊性,使其独自形成一特殊类群。竹类植物在形态上的可分为秆、地下茎、枝、叶和箨、花和花序、果实和种子等。地下茎是竹类孕笋成竹、扩大自身数量和生长范围的主要结构。来自于同一地下茎系统的一个竹丛或一片竹林,本质上是同一个“个体”,我们可以把地下茎看成是该“个体”的主茎,竹秆则是主茎的分枝。竹子地下茎具有单轴型、合轴型和复轴型之分,叶有营养叶和变态叶之别,而秆型上则有乔木状、灌木状和藤本状的不同,花序可分真花序和假花序等。其秆型、叶型、节间、壁厚、色彩都有不同,形态各别,异彩纷呈。
竹子形态优美、四季常青、百年披翠。从观赏和审美而言,竹子有声、影、意、形“四趣”,这在历代成百上千的咏竹诗中可信手拈出绝妙总结:“篱外清荫接药栏,晓风交嘎碧琅轩”(贾岛诗)——声趣;“清风凉地秋先到,赤日行天午不知”(陆游诗)——影趣;“宝鼎茶闲烟尚绿,幽窗棋罢指尤凉”(《红楼梦》“萧湘馆”对联)——意趣;“夹道万秆成绿海,风吹凤尾罗拜忙”(陈毅诗)——形趣。当人们有闲情逸志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,感受秋高气爽,一种无限舒适的感受和美好的遐想便会油然而生,一切疲劳和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。夏日午后,伴着蝉鸣,吹着透过竹叶吹来的徐徐清风,何等惬意。晚间则另有一番趣味: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;深林人不知,明日来相照”(唐·王维《竹里馆》)。